最新消息


碳足跡盤查的基本步驟

2025-01-16

碳足跡盤查是指計算並分析一個組織、產品或活動在其生命週期中直接或間接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的過程。這一過程通常以二氧化碳當量(CO₂e)為單位,目的是量化對氣候變遷的影響並找出減少排放的潛在機會。

碳足跡盤查的主要目的

  1. 了解排放來源:辨識溫室氣體排放的主要環節(例如生產過程、能源使用、運輸等)。
  2. 制定減碳策略:根據盤查結果,設計有效的減碳措施,優化能源使用。
  3. 滿足法規或市場需求:應對政府規範(如碳稅)或客戶要求(如產品碳標籤認證)。
  4. 提升企業形象:展現對環境永續的承諾,吸引注重環保的消費者和投資者。

碳足跡盤查的範疇

根據國際公認的《溫室氣體盤查議定書》(GHG Protocol),碳足跡盤查通常分為三個範疇(Scopes):

  1. 範疇 1(直接排放)
    來自公司直接控制的排放源,例如:

    • 化石燃料的燃燒(工廠鍋爐、車輛)。
    • 工業製程中的排放(如水泥製造的碳酸鈣分解)。
  2. 範疇 2(間接能源排放)
    來自購買能源(如電力、蒸汽、冷卻或加熱)的使用所產生的排放。

  3. 範疇 3(其他間接排放)
    與企業營運相關,但不直接控制的排放,例如:

    • 上游:供應鏈的原料生產、運輸。
    • 下游:產品的使用和廢棄處理。

碳足跡盤查的基本步驟

  1. 明確目標與範疇:確定盤查的範疇與評估範圍(如全公司、單一產品)。
  2. 蒐集數據:記錄能源消耗、材料使用、運輸活動等相關數據。
  3. 量化排放:使用碳排放係數(Emission Factor)將活動數據轉換為碳排放量。
  4. 分析與報告:統計並分析結果,制定減排目標與行動方案。

實際應用與工具

  1. 碳排放計算工具
    常見工具包括ISO 14064、PAS 2050、碳信託(Carbon Trust)計算器。

  2. 產品碳足跡(Product Carbon Footprint, PCF)
    適用於單一產品,從原材料取得、生產、使用到廢棄的整個生命週期。

  3. 企業碳足跡(Corporate Carbon Footprint, CCF)
    針對整個企業運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


挑戰與重要性

挑戰

  • 數據蒐集的複雜性。
  • 排放因子的區域差異性。
  • 供應鏈排放透明度不高。

重要性
碳足跡盤查是實現永續發展的基石,有助於應對氣候變遷、達成國際氣候承諾(如《巴黎協定》目標)以及推動全球碳中和。